第(2/3)页 不过现在想打仗也不行,不解决这些难民,恐怕就要出大乱子,每天消耗的粮食都是一笔天文数字。 好在德国佬又下了订单,并且这一次非常痛快,表示这些设备完全没有问题,他们会利用中立国的船只,将设备运到远东来。 到时候有了这些设备,就能开始建造工厂,用来安置这些难民。 想到这,陆裕华不由松了一口气。 对于德国提出来的建造俾斯麦战列舰的请求,经过略微犹豫后便答应了,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。 首先,此时德军最大的短板确实是海军。在战争中,海军力量的不足限制了德国在战略上的选择和行动范围。 通过建造俾斯麦战列舰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齐这个短板,提升德国的海上作战能力。 其次,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军事行动一直非常活跃,如果海军实力得到增强,他们在欧洲大陆的厮杀将会更加惨烈。 这对于大英帝国来说,意味着其在欧洲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受到挑战,元气也会损失得更大。 而陆裕华可以在这场混乱中寻找机会,巩固自己的地位或者获取更多的利益。 从战略角度来看,德国海军实力的增强可能会引发更多的冲突和不确定性。 但是陆裕华可以根据局势的发展,灵活调整自己的策略,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。 总之,答应德国建造俾斯麦战列舰的请求,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,但对于陆裕华来说,也有着潜在的利益可图。 毕竟在当时的局势下,欧洲越乱,对他来说能够获取的利益就越大。 欧洲的混乱意味着各种机会的出现,无论是在政治、经济还是军事方面,都有可能为其谋取更多的好处。 更别说德军横扫整个欧洲时,那数不清的财富实在是太令人心动了。 这些财富包括各种珍贵的物资、艺术品、黄金等。 与其让这些财富冷冰冰地放在仓库里,不如将它们利用起来,变成战争利器,继续在战争中发挥作用。通过支持德国建造俾斯麦战列舰等方式,可以让德国在战争中更加强大,从而对大英帝国持续放血。 一个衰弱的大英帝国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。 就如同“一鲸落万物生”,大英帝国就是这条鲸鱼。 当大英帝国衰弱时,其他国家可以在其留下的权力真空和经济空间中寻找发展的机会。在政治上,其他国家可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,争夺更多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;在经济上,可以获取更多的市场和资源,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。 总之,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,各方势力都在权衡利弊,寻找最有利于自己的策略。 对于陆裕华来说,支持德国建造俾斯麦战列舰,利用欧洲的混乱局面谋取利益,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。 所以只是简单的权衡一番,他就决定答应德国的所有要求。 同时加快了建造速度。 无非就是多建造几个造船厂就行了。 按照接下来大英帝国要对法兰西动手的剧本,陆裕华有着明确的盘算。 他必须要让德军在这一场海战中获得足够的好处,因为这样可以推动局势朝着对他有利的方向发展。 在他看来,最好的情况就是让整个皇家舰队全部覆灭。 陆裕华并不担心没了战舰的后果。 他心中早有计划,可以造一批英国战舰,然后卖给大英帝国。 大英帝国拥有着丰厚的财富,这让陆裕华无比动心。 尤其是想到永乐大帝的那柄宝剑,他更是眼馋了许久。 他深知这些财富可以为他带来巨大的利益和机会,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其他方面。 陆裕华的决策是基于对局势的深入分析和对利益的精准把握。 他明白在这场复杂的国际局势中,通过巧妙地操纵各方势力,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。 他准备利用海战的机会,让德军获得优势,从而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,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。 只是这些谋划,他暂时不能跟别人说,只能自己一个人偷偷藏在心里。 ……… 另一边,在法属印度支那的河内总督府,德古总督望着悬挂着日军旗帜的总督府,眉头紧紧皱起。 他满心疑惑,实在不明白日军究竟是发了什么疯,好端端的竟然要进攻安南。 原本殖民地的法军在日军的攻击下被打得丢盔弃甲,一路溃败逃窜。 然而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还没到一个月法国就投降了,变成了维希法兰西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