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队伍中那些会日语的成员发挥了关键作用,他们冒充日军,让此次的行军出乎意料地顺利。 沿途驻守的日军士兵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检查,便轻易地放行了。 这顺利的程度让众人都有些意外。 “这么简单?”有人忍不住嘀咕了起来。 说话之人脸上满是疑惑,眼神中透露出对这异常顺利情况的不解。 他微微皱着眉头,心中涌起一股不安,总觉得这次行动实在是太顺利了,顺利得让人心里直发毛。 “是啊,确实有些太简单了,让我都有些怀疑这是不是有啥陷阱。”另一个人也轻声附和道,他的声音中同样充满了担忧。 他警惕地观察着四周,仿佛在寻找着可能隐藏的危险。 “也不看看咱们现在穿的是什么,是小鬼子的衣服。”旁边一人满不在乎地说道。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得意,似乎觉得正是因为他们穿着日军的服装,才能够如此顺利地通过检查。 然而,他的话并没有完全消除众人心中的疑虑,大家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,小心翼翼地继续前行。 实际上除了日军的军服以外,还有其他因素。 从他们能够成功地冒充日军通过检查这一点来看,突击队成员的日语水平相当不错。 他们可以自然地和日军守军进行交流,准确地回答关于部队番号、任务安排等方面的询问。 这说明他们至少能够熟练运用日常的军事日语,包括一些指令性语言、部队相关的术语等。 例如,在被问到所属部队番号时,他们能够毫不犹豫地说出符合日军编制的番号,并且在口音和用词上没有引起日军的怀疑。 这需要对日语的发音、词汇和语法有比较精准的掌握,就像一个真正的日军士兵在回答问题一样。 如果不是依靠功勋兑换,恐怕想要熟练掌握这些技能,怕是要费很大的代价。 就算掌握了,也会因为紧张,出现错误。 毕竟日军来自不同的地区,有着不同的方言和军事俚语。通过功勋兑换的动员兵也掌握了这些内容,才能在和日军交流时更加自然。 他们知道某些地区日军特有的方言词汇或者在军队内部流行的俚语,并且能够恰到好处地使用。 比如,一些在日本本土特定地区流行的口语化词汇,或者是在日军部队中用来表示特定装备、行动的俚语。 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这些,会让日军士兵觉得他们就是自己队伍中的一员,从而更加深信不疑。 正是这些因素,才让这次的行动变得很顺利,只不过马大志他们并不清楚,还以为是因为军装起了作用。 只能说,军装只能起一小部分作用,大部分还是依靠熟练的口语才能顺利蒙混过关。 “行了,别乱猜了,跟紧点,越往梧州城,恐怕检查会越多。”马大志压着声音低声吩咐道。 他的眼神中透着警惕与凝重,深知接下来的行动将会更加艰难。 “是。”众人齐声回应,声音虽低却充满了坚定。 他们紧紧跟随着马大志,步伐小心而谨慎,如同在钢丝上行走一般。 随着不断的深入,正如马大志所预料的那样,检查确实是多了起来。 每一处关卡都有日军士兵严阵以待,仔细地检查着过往的人员和车辆。 他们的眼神锐利,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。 这足以看出来日军防守还是非常的严密。 在这样的防守下,想要混进来基本上不可能。 而且附近的百姓都被迁走了,整个区域显得格外冷清和肃杀。没有了百姓的掩护,突击队的行动更加困难重重。 他们必须更加小心地应对每一次检查,寻找着突破的机会。 每一个人的神经都紧绷着,仿佛随时都可能断裂。 但他们没有退缩,心中的信念和使命驱使着他们继续前进,哪怕前方是重重险阻。 “再往前就是梧州城了,”马大志微微眯起眼睛,视线穿过前方弥漫的硝烟,落在那座在战火中若隐若现的梧州城上,他的声音沉稳而凝重,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千钧重量, “恐怕接下来要有一场恶仗了。鬼子在这周围布下了天罗地网,每一步都可能有危险,我们就像是在黑暗中前行,随时可能遭遇敌人的伏击。但梧州城就在眼前,我们没有退路,只能向前。”他握紧了手中的枪,眼神愈发坚定,那目光似能穿透城墙,看到城内百姓所受的苦难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