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曾经,自由军在他眼中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队伍,毫不起眼,他甚至都不屑于去关注。可如今,自由军已经发展壮大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。 经过长时间的情报探究和分析,日本人已经大致摸清了自由军的实力。 据可靠情报显示,自由军拥有三个师的主力作战部队,兵力至少超过十万。 每个师的人数不低于 3万,这和一个甲级师团的兵力相差无几。 而且,从历次战斗的分析来看,自由军的实力丝毫不弱于一个甲级师团。 不得不说,第 4师团虽然在战场上表现不佳,但在搜集情报方面却精明到位。 这也正是他们不愿意继续打下去的原因,因为他们深知,继续与自由军对抗,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,只会让更多的士兵白白送命。 “自由军的班组仿照德国人,以机关枪为核心,每个班基本都有一挺机关枪。部分机关枪是轻机关枪,主要是苏制机枪,尤其是苏联 ds - 39重机枪威力很大,火力不弱于我们的一式。”寺内寿一表情凝重,隐晦地向山下奉文提醒着这些搜集来的情报。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,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沉重的石头,砸在山下奉文的心上。 山下奉文听到这些,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。 仅仅这一条情报,就足以让他重视起来。如果每个班都配备一挺这样的重机枪,那就相当于一个班拥有了一挺重机枪,而日军小队编制里都还没有装备上重机枪。 轻机枪对上重机枪的劣势,每一个稍有军事常识的军官都心知肚明。那是火力上的巨大差距,在战场上,这种差距往往意味着生与死的差别。 “他们有足够的弹药?”山下奉文一脸诧异,他的眼睛里闪烁着疑惑的光芒。 在他看来,机枪数量多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弹药充足。 毕竟,弹药的补给一直是战争中的关键问题,没有充足的弹药,再多的武器也只是一堆废铁。“有苏军给他们提供弹药,他们也自产一部分弹药。”寺内寿一平静地说道,这些消息早已不是什么秘密。“他们一个班有 15人,3人为机枪组,一个主机枪射手,两个副手兼职弹药手。除此之外,每个班里还有一个弹药手。不过他们不是携带机关枪子弹,而是冲锋枪的子弹,他们每个班里至少有 5支冲锋枪。” 山下奉文的脸色微微一变,他没想到一些传闻竟然是真的。他原本以为自由军不过是装备简陋的土著部队,没想到他们的装备竟然如此精良。 寺内寿一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,比他还要吃惊。 五支冲锋枪,在近距离作战时,其威力有时候用起来跟五挺轻机枪差不多。 虽然距离远了,冲锋枪的准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,但在那密集的丛林中,子弹乱飞起来,谁又敢轻易冒头冲锋呢? 据情报显示,自由军很多部队的一个班里可不止 5支冲锋枪,最多的时候甚至超过了 10支。 整个班里除了机枪,几乎就是一水的冲锋枪,连普通步枪都很少使用了。 “冲锋枪不适合远距离射击,又浪费子弹。”山下奉文皱着眉头,举出了日军内部常用的理由。在 他的观念里,冲锋枪一直是一种不太实用的武器,不符合日军一贯追求精准射击和节约弹药的理念。 “这里的丛林多,环境复杂,很多地方不需要远距离射击,而且自由军中有专门的神射手,加上机关枪,远射他们也不吃亏。”寺内寿一毫不留情地反驳道。 他在东南亚这片土地上已经待了很长时间,对这里的环境了如指掌。 他知道,在这茂密的丛林中,近距离作战才是常态,更适合用冲锋枪这种火力强大的武器。 当初日本人不喜欢用冲锋枪,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小气,觉得冲锋枪太浪费子弹;另一方面,日本人当初以苏俄为假想敌,无论是在辽阔的西伯利亚平原上,还是在华夏的东北华北这样的大平原上,更需要远距离射击的步枪。 但现在,战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他们的战术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。 至于浪费子弹这一点,寺内寿一已经懒得再去反驳。 第 4师团之前的惨重伤亡,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冲锋枪的威力。 第(2/3)页